close

2010/05/10 13:00

 


五月七號是俄國音樂家柴可夫司基一百七十歲冥誕(http://en.wikipedia.org/wiki/Pyotr_Ilyich_Tchaikovsky)

 

這位到生命盡頭都充滿懸疑和議論的偉大音樂家 對我而言 始終有種不可言喻的威嚴 也許是開始聆聽他音樂的年紀太小 大約是四五歲上幼稚園時期吧 這位道貌岸然的外國老人 在我看來 根本就是天上神仙般令人仰之彌高

然而 在第六號交響曲悲愴首演後 這位老人帶著他的愛與悲走入了歷史 但他的死因 他的性傾向 以及他一生多采多姿的豔史 依然和他的音樂一般為人津津樂道

那個幼稚的年代 他的音樂也絕非催眠曲 我應該都有乖乖聽進去 所以長大後 開始對交響樂產生興趣 當然他的芭蕾舞曲也是令人著迷的 只是我還是偏愛協奏曲的

 

長大後 通常都是在念書身心俱疲的情況下聆聽柴可夫司基的音樂 對他老人家實在很不公平

 

'04隆冬 某個酷寒清晨 我揹著非常沈重的書包 爬上位在山腰 距我宿舍兩公里外的醫圖 開始一天苦讀

熟料好好天氣居然瞬間下起驟雨 全身淋得溼透的我 望見社藝圖書館矗立眼前 當下奮勇撥開雨水衝了進去 原本只是想躲過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的我 甩開沈重的書包挑了個好位置 意外瞥見新書架上有本 Tchaikovsky's Last Days: A Documentary Study

(剛剛出爐上架 有紙張新鮮味道喔)

我好奇地拿來翻閱 一下子就愛不釋手了 所以很興奮地拿去借書櫃台想要當成課外閱讀 圖書館員要我出示證件 並表示只有social science and art department的學生 尤其音樂系學生 有優先借閱權 外院學生排第二順位 須等到一星期後無人預定 才能讓我完成借閱手續

幸運地 一星期後收到通知 下課後馬上衝上山去把他帶回家 圖書館員看了我的證件 對我禮貌笑笑 直覺她的禮貌背後有點困惑吧 向來醫學院學生不太會跨界借書 他們覺得我們永遠有太多 “正事”要做 無人可以在課業繁忙中讀所謂的閒書的

 

當然 這位小姐錯了 這本硬皮書既是 documentary study就表示他絕非閒書 當年 我可是花了兩次renewal 才勉強讀完的

多年過去了 我對這位老人的種種依然懞懂 也許我智力有限 也許他的人生 就是如所有學者所想的謎一般 讓人既著迷又不得其解吧

 

一百七十年漫長歲月過去了 他膾炙人口的芭蕾舞曲娛樂了一個多世紀的孩童們 他的交響曲更是我童年以來不可或缺的病榻良藥 陪我渡過氣喘兒的虛弱歲月 成年後更是體會人生的絕佳素材 他的音樂不管是悲 是喜 是絕望 甚至希望 他是用自己的人生走過每個音符

 

他的音樂 正是所有人類的愛與悲的部份答案吧

 

當被問起他一生是否真正地愛過 是否體嚐完全之愛而感到滿足 他寫到:

 

you ask my friend, whether I have ever known non-Platonic love.

Yes and no.

if the question is put in a slightly different way, i.c. By asking whether i've experienced full happiness in love,

then the answer is : no, no, and no again!!!

moreover, I think there is 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in my music.

But, if you ask me whether I appreciate all the power, all the invincible force, of this emotion,

then I'll answer yes, yes, and yes again, and I would say yet again that I've repeatedly tried to express lovingly in my music the torments and bliss of Love.

 

 

就是這強烈與炙熱的愛與悲 慾與情的糾葛纏綿 使得他的音樂得以百年傳頌不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edictus42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